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1的文章

什麼是暴力溝通?

圖片
如果“暴力”是指以造成傷害或損害的方式的行為,那麼我們在溝通中將有很多方式是暴力,比如在生氣時做出反應;評判他人,欺侮,種族歧視,責備,指責,排斥,說話時不聆聽,批評他人或自己,誹謗。使用政治的修辭,進行防衛或對人判斷誰是“好得/壞的”或什麼是“對的/錯的”,這些確實可以稱為“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是4件事的整合: 1.意識:一套支持同理,協作,勇氣和真實生活的原則。 2.語言:瞭解話語如何促進連接或距離。 3.溝通:知道如何請求你想要的,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以及如何朝著對所有人都有效的解決方案前進。 4.影響方式:與他人共享“權力”,而不是“權力凌駕於別人之上”。 NVC滿足我們做三件事的願望: 1.提高我們與選擇,意義和連接相處的能力 2.與自己和他人有同理心的連接,從而擁有更令人滿意的關係 3.資源共用,使每個人都能受益 hat is Violent Communication? If “violent” means acting in ways that result in hurt or harm, then much of how we communicate—judging others, bullying, having racial bias, blaming, finger pointing, discriminating, speaking without listening, criticizing others or ourselves, name-calling, reacting when angry, using political rhetoric, being defensive or judging who’s “good/bad” or what’s “right/wrong” with people—could indeed be called “violent communication.” What is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is the integration of 4 things: 1. Consciousness A set of principles that support living a life of compassio

愛與連結-完成未盡對話·療愈情感傷痛

圖片
文/Lisa 20210107 今天晚上是Catherine老師第一次的課程---完成未盡對話·療愈情感傷痛。一開始時Catherine講了一個故事。 Catherine曾經開設過學校,該學校是基於非暴力溝通,教育理念是「同理」,「同理」是學生共同的語言,「連結」是學校能夠進行有力量教育的核心。對於課堂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行為可能是從父母或父母的長輩所繼承過來的創傷。 有一天,班上9歲的男孩打了一個比他小兩歲的女孩,這個女孩是在同理的氛圍中長大的。 女孩問他,”有沒有人打過你? 因為我沒有學過用打人的方式來回應人,所以我想知道是誰打了你? 讓你用打人作為回應別人的方式。” 男孩說,”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祖父經常打我。” 然後Catherine請他祖父和母親來學校開會,向他們分享了她的擔心,孩子若生活在兩種不同的範式中(學校和家庭),會讓孩子感到困惑,問他們願不願意來上一些課,學一些東西。 祖父說,”我可以上課,但是我覺得打人不是甚麼問題,在學校老師打我,在家裡父母也打我,我不覺得打人是甚麼問題。” Catherine說,”來上兩周的非暴力溝通的課程吧,這兩星期不論孩子是大打出手或小打小鬧,都不要動手。”。 過程中他的媽媽都沒說話,這時他轉向他的父親說,我們是否可以嘗試一下?" 祖父說,”我不是壞人,我是想要幫忙的。” Catherine說,”這裡沒有人是壞人,我只是想幫助你和你的女兒和外孫有更好的關係。” 接下兩周他祖父就參加課程,回家和外孫做練習,外孫也做課後練習。課程後祖父說,”我肩膀上兩個巨大的石頭拿掉了,他有能力去愛人了。” 祖父就成為在學校可以支持其他人並陪伴他的外孫。 當這個男孩16歲了,我和這個家庭聯繫也不多,有一天我接到他的電話,他說,”我想讓你知道,祖父過世了,祖父臨終前心臟病犯了,當時只有我和他在一起。我打電話給媽媽說我知道這時候祖父需要的只是同理傾聽,所以我會陪伴他。” 我發現這個男孩將權利義務超越正常的概念,他和祖父彼此真正連結,即使對方曾經造成他的傷害。當祖父去逝,他握著祖父的手,給他愛。這就是我說完成未盡對話的本質。 #2021每週一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