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四種溝通的選擇 ~如何練習使用非暴力溝通

圖片
文 / 鄺麗君 當我們在學習「非暴力溝通」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簡稱 NVC) 的表達方式時,有時會聽到同修說,我這例子不適合用這個方式。或者有同修說,雖然學過了 NVC ,可是遇到事情就忘記使用,常常令人懊惱。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組織練習小組且至少兩周要有一次聚會的原因,在聚會中分享使用 NVC 的經驗及持續練習。 聚會中有一位同修分享他的父親經常抱怨她很少回去看他,他的父親原來是由她在照顧。後來父親因身體不好,搬到和姊姊家同住。姐姐住得地方是離她較遠的城市。 因為她事業和家庭兩頭忙,所以就很少去探望父親。最近父親一直在抱怨,說她和以前不一樣了,事業做大了,不孝順了 .... 。她聽到這些話很難過,她不知道要如何向她的父親來表達。 一般人可能會責怪自己,「我真是個不孝順的女兒,我應該常回去探望她的。」。或者責備父親,「為什麼不能體恤我有家庭和事業要照顧,我自己壓力很大忙不過來,我也盡量有抽空去看你,現在有姐姐照顧,父親還在抱怨甚麼呢 ? 」。當頭腦出現這些句子時,就產生了對自己或他人有批評、責怪、羞愧、自私 … 等的想法。當有這些想法直接脫口而出時,可能就會產生衝突。 雖然我們學習了 NVC 的用語,可以化解不必要的衝突。但是說話習慣的轉變不是一就可成。學過 NVC 的人,常常有這樣的經驗,被他人說,你不是學過 NVC 嗎 ? 這句話也對自己產生了很大的壓力。 Ike Lasater ( ”Words That Work In Business” 作者)說,要將新的溝通技巧融入到生活之中是需要練習的。但我們經常忘記這點,以為我們學到一個新的技巧之後就可以立刻把它用出來。我們有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認為自己一旦理解了某件事情的概念,就一定可以做得到。然而「理解」與「做到」是兩碼子的事。 學習一種新的語言方式,尤其是要改變過去的習慣,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想我們年輕學習英文的時候,我們學習了很多文法,可以要開口時卻說不出話來。同樣的在學習 NVC 時,也會遇到這種狀態。 我們在學習與運用 NVC 要在生活中經常練習。 Ike Lasater 建議可以使用四種溝通方式來做練習。其中兩個是關於如何專注於我們自己,另外兩個是關於如何專注於對方。 當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我們自己內部正在發生的事情時,我們可以靜默...

化憂傷為動力──談哀悼、慶祝與學習的循環

圖片
作者 :  鄺麗君 2017/05/23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我的一個好朋友,最近先生過世了。先生在世的時候,一直很依賴她;因孩子都長大也成家了,所以她全部的重心也都在先生身上。先生過世後,她一直處在哀傷之中,久久無法自拔…… 我在 Line 上和她聊天,有這樣一段對話: 我: 「 Kathy ,如果您想找朋友聊聊天,我可以是一個選擇。」 Kathy : 「但是看到妳們這些老朋友,我更是悲從中來啊!」 我: 「若您這段時間希望多休息及調整心情,我就不打擾您,只是想告訴您,我們都很關心您。」 Kathy : 「謝謝妳的關心,我昨天回到家,看到的都是他用過的東西,總覺得他沒有離開我。最後這兩年我應該堅持他不要去接任全國的總會長職務,因為他的身體本來就不是很好。」 我: 「我能感受您的難過與捨不得,因為妳很珍惜和先生相處的日子。好好接納現在傷心的自己,並哀悼自己無法和他常相廝守,想哭就哭吧!」 Kathy : 「我告訴自己不要去想了,但 FB 不時跳出來我們共同的回憶,很難不想他,好像他不曾離開似的,想到這悲傷就湧上心頭……」 我: 「我能了解,此刻任何回憶都是令人心痛的。試試看,想想先生在世時,妳曾經為他做了什麼,現在想起來令妳感到欣慰、有意義的事?為自己『慶祝』一下吧!」 Kathy : 「年輕時先生為事業打拚,我負責持家照顧孩子,讓他無後顧之憂。今日孩子都有自己的事業,我感到很高興。近幾年,先生做了很多公益的事情,我幫他打理行政工作,並和他全省及外島跑透透,他常說,這是他一生中做過最有意義的事,他也經常在外人面前稱讚我對他的支持與協助。」 我: 「聽起來,妳很高興那時給他的支持與協助,是吧?」 Kathy : 「我的孩子認為若是媽媽先走,爸爸一定很難熬下去,因為爸爸非常依賴媽媽,所以孩子覺得若是爸爸先走,對爸爸才是好的。先生在熟睡中安詳的離去,我想這是上天給他的祝福。」 我: 「那麼,哀悼未滿足的需要及慶祝已滿足的需要後,未來妳可以做什麼,讓妳自己覺得生命變得有價值、有意義呢?」 Kathy : 「大陸的工廠目前有兒子在營運,且已經上軌道;建設公司也有合夥人在經營。現階段我要學的事情很多,包括接管公司和其他事情,慢慢學吧!」 ▋哀悼、慶祝與學習循環 ...

為什麼我們會生氣?

圖片
作者 : 鄺麗君 我們生氣的原因,不是因為別人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別人說了或做了什麼可能會刺激我們的情緒 ( 感受 ) ,但真正生氣的原因是在於 我們怎麼解讀對方的語言或行為。 《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 》 作者 馬歇爾 · 盧森堡博士 指出,我們的感受是來自在當下,我們如何做出選擇去接受他人所說的和所做的。感受來自我們的需要和期望被滿足或不滿足所導致。我們要為自己產生的感受負責,不論是正向的或負向的感受。 舉例來說,當別人說,「你是一條龍啊」,「龍」是一個刺激物,華人也許會感到很開心,開心的原因是我們對「龍」這個字的解讀,我們認為「龍」是優秀的,我們會感到很「尊榮」,所以我們開心的感受是來自於「尊榮」的需要被滿足。若是換成對歐美人士說,「你是一條龍啊」,可能就會帶來相反的感受,因為王子要救公主時就要除去惡龍。「龍」這個字的解讀是邪惡的,所以不舒服的感受可能是來自「尊重」的需要沒有被滿足! 所以對方所說得話或所做的事,雖然是刺激的來源,但並不是引起我們感受的原因。感受來自於你對這個刺激的詮釋。 一般人表達憤怒的方式是;把我們感受的所有強度投射到另一人身上,他們才是有問題的人。承認自己生氣,但是責怪對方使我們生氣。例如,父母常常很生氣的對孩子說,「你成績不好,讓爸爸媽媽傷透了心。」這樣的話是希望讓孩子覺得內疚,是一種懲罰。若我們用恐嚇或使他們感覺愧疚或羞恥的方法來使人改變行為,但是我們以後會為此付出代價。人們越聽到責怪和評斷,他們就越加具有防衛心和氣盛,越不可能會在乎我們的需要。 此時,若我們轉向專注於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用心體會自己,而不是在分析他人犯了什麼錯。憤怒的核心在於我們未滿足的需要。如果孩子成績不好,父母的需要是甚麼呢 ? 可能是「學習」、「成長」,這時可以和孩子討論方法,如何可以做到「學習」和「成長」的需要。 至於如何表達我們的憤怒 ? 非暴力溝通並不主張忽視或壓抑憤怒,而是認為深入的了解憤怒,我們可以充分的表達內心的渴望。在生氣時,批評或指責他人都無法真正傳達我們的心聲。如果我們要充分表達憤怒,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與批評和指責他人相比,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們的願望得到滿足。 充分表達憤怒的第一步是我們不再歸究於他人。如果我們認為「他讓我很生氣」,那麼,我們難免就會指責他人。然而實際情況是...

善用「非暴力溝通」,徐總裁您可以這麼說

圖片
2017/04/19 作者 : 鄺麗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它鼓勵傾聽,培育尊重和愛,使我們心意相通,樂於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溝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以改善人際關係,還有人藉此改進工作。   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在( 12 )日舉辦新書發表會,席間談到「現在台灣年輕人很會花錢,你到國際機場看,很多年輕人出國,老一輩的卻很少」「年輕人不要計較薪水比別人低,忍耐不計較,好好工作有一天老闆就會看到」等看法,引發網友紛紛湧入灌爆全聯臉書粉絲頁。有不少網友揚言抵制、拒買,還說「為了省錢可以退貨嗎?」「年輕人要省錢,剪全聯卡去家樂福」「第一步不去全聯消費」等。 這件事會引起那麼大的風波,係因為徐總裁在機場看見出國的年輕人多,就下了一個評判「現在台灣年輕人很會花錢」及「年輕人不要計較」。聽到批評時,我們一般會申辯、退縮或反擊。這類評判的語言,會讓人與人之間產生隔閡,常常引發自己與他人的痛苦。 《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作者馬歇爾・盧森堡( Marshall B. Rosenberg )博士發現一種溝通方式,以此來談話和聆聽,能使我們心意相通,樂於互助。馬歇爾博士稱之為「非暴力溝通」(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簡稱 NVC )。這種溝通方式在有些地區稱之為愛的語言( Compassionate Communication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讓我們不再用反射式地反應去回應對方,而是去表達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需要,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能尊重與傾聽他人。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與他人及自己建立一種聯繫並能由衷的給予對方。 非暴力溝通是包含了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等四個要素。在自我表達和傾聽他人時,都使用這四個要素來進行溝通。 若用非暴力溝通,徐總裁可以怎麼說呢? 觀察:「我在國際機場看到很多年輕人出國」,客觀的事實而不加以評判。 感受:「我感到有些擔心」,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而不是批評。 需要: 「因為我很看重年輕人節儉的美德(或儲蓄的美德),為了將來有更好的生活」,說出自己看重的是甚麼而不是指導他人。 請求:「我認為好好工作,有一天老闆就會看到,年輕人是否願意現在不要計較薪水比別人低呢?」,說出...

淺談「非暴力溝通」

圖片
文 / 鄺麗君 前幾前,我去日本參加由美國非暴力溝通中心舉辦 9 天的課程,地點在日本山梨縣清裡的地方。這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單獨到日本,從日本機場出來要轉搭三趟鐵路電車,我很擔心會在日本迷路且不知如何搭乘電車。因為女兒是讀日文系,且自助旅行去日本兩次,所以想請他幫忙。這兩天家裡的網路故障,昨天晚上兩人說好今天早上去附近的一家有無線網路的咖啡店上網查詢,並要教我如何在日本搭車買票及轉車。 今天早上八點多叫女兒起床,她已醒來但不肯起床,我很大聲的跟他說, " 你答應我的,都不守信用,你一點也不關心我 " 。說完,她還是繼續躺著並不理我,當時的我真得很生氣。 坐在客廳,想想改用另一種方法試試看。我又去房間叫她 , 這次我說, " 女兒,這是媽媽第一次一個人去日本,我感到很擔心,因為這次課程的學習對我很重要,我希望能準時趕到上課的時間,你願不願意現在起床幫忙我呢 ?" 說完她還是沒起床。 我走到客廳,想一想她昨天可能很晚睡,可能感到很疲憊,需要再多睡一會兒。想到這兒我也不生氣了。隨後去廚房用烤麵包並吃早餐,那時;女兒走到我身邊說要陪我去咖啡廳。我很驚訝,我問她為什麼要起床陪我去 ? 她說, ” 我擔心你會迷路,因為你需要我的幫忙。 ” 第一次我要求女兒要幫我忙,但女兒不願意時,我就責備她,女兒並沒有意願要幫助我。當我換一種方式跟他說,他便自願幫我的忙。第二種溝通的方式是叫做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簡稱 NVC) 《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 》是美國微軟公司 CEO 納德拉第 1 年上任送給每位主管的書籍。「非暴力溝通」訴求深度聆聽與客觀表達觀察的重要性,納德拉認為在微軟內部的溝通充斥著暴力語言,希望藉此改變公司內部溝通的文化。 該書作者馬歇爾 · 盧森堡博士說, “ 非暴力溝通 (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簡稱 NVC )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白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 非暴力溝通提供簡單且具體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