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生氣?

作者鄺麗君

我們生氣的原因,不是因為別人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別人說了或做了什麼可能會刺激我們的情緒(感受),但真正生氣的原因是在於我們怎麼解讀對方的語言或行為。
《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 》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指出,我們的感受是來自在當下,我們如何做出選擇去接受他人所說的和所做的。感受來自我們的需要和期望被滿足或不滿足所導致。我們要為自己產生的感受負責,不論是正向的或負向的感受。
舉例來說,當別人說,「你是一條龍啊」,「龍」是一個刺激物,華人也許會感到很開心,開心的原因是我們對「龍」這個字的解讀,我們認為「龍」是優秀的,我們會感到很「尊榮」,所以我們開心的感受是來自於「尊榮」的需要被滿足。若是換成對歐美人士說,「你是一條龍啊」,可能就會帶來相反的感受,因為王子要救公主時就要除去惡龍。「龍」這個字的解讀是邪惡的,所以不舒服的感受可能是來自「尊重」的需要沒有被滿足!
所以對方所說得話或所做的事,雖然是刺激的來源,但並不是引起我們感受的原因。感受來自於你對這個刺激的詮釋。
一般人表達憤怒的方式是;把我們感受的所有強度投射到另一人身上,他們才是有問題的人。承認自己生氣,但是責怪對方使我們生氣。例如,父母常常很生氣的對孩子說,「你成績不好,讓爸爸媽媽傷透了心。」這樣的話是希望讓孩子覺得內疚,是一種懲罰。若我們用恐嚇或使他們感覺愧疚或羞恥的方法來使人改變行為,但是我們以後會為此付出代價。人們越聽到責怪和評斷,他們就越加具有防衛心和氣盛,越不可能會在乎我們的需要。
此時,若我們轉向專注於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用心體會自己,而不是在分析他人犯了什麼錯。憤怒的核心在於我們未滿足的需要。如果孩子成績不好,父母的需要是甚麼呢?可能是「學習」、「成長」,這時可以和孩子討論方法,如何可以做到「學習」和「成長」的需要。
至於如何表達我們的憤怒? 非暴力溝通並不主張忽視或壓抑憤怒,而是認為深入的了解憤怒,我們可以充分的表達內心的渴望。在生氣時,批評或指責他人都無法真正傳達我們的心聲。如果我們要充分表達憤怒,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與批評和指責他人相比,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們的願望得到滿足。
充分表達憤怒的第一步是我們不再歸究於他人。如果我們認為「他讓我很生氣」,那麼,我們難免就會指責他人。然而實際情況是,我的心情並不取決於他人的行為。憤怒好像一個鬧鐘,提醒我們有一個重要的需要未得到滿足。第一步是脫離他人為我們的憤怒負起的責任。這樣做時,我們為自己的感受負起責任,看到它們如何與我們的需要連結。
要如何表達憤怒呢?有五個步驟
1.   停下來,除了呼吸,甚麼都別做。
2.   想一想是甚麼想法讓我們生氣了,但不加以判斷。
3.   與你的需要連結。
4.   同理傾聽對方。我們越能同理傾聽是什麼導致對方做出不合我們需要的行為,他們越有可能聽到我們。
5.   表達你的感受和未得滿足的需要。
舉例來說,我有3個好朋友決定要去中部遊玩,但因為我個人因素無法成行。我先打給了A小姐說明緣由,A小姐很貼心地分別打電話給BC小姐協調變更的日期。第二天我接到B小姐電話,她說:「你桶的籠子你自己要去收拾,怎麼會是A小姐處理呢?」,說完她就掛上電話。這時我有一股怒氣上來,胸口很悶,心跳也加快。我想B小姐沒有搞清楚狀況就指責我,實在莫名其妙,他的個性總是先指責別人,也不先問問原因!
這時我停下來,深呼吸,將頭腦的混亂放下,轉向體會我自己的感受。我當下感到委屈和難過,因為需要被體諒及被尊重。當我釐清自己的感受需要後,我再去同理B小姐的感受和需要,電話口氣是憤怒的情緒,那時我想到討論活動時,B小姐說想要去放鬆心情,所以我猜她的感受就由憤怒轉向失望時,這時我就不再責怪她。
過兩天,我和B小姐見面時,先對她做了同理(感到失望和希望放鬆),我說明了事情的原委,也表達了我的遺憾和我希望得到她的體諒。後來我們一起快樂的出遊。
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它鼓勵傾聽,培育尊重和愛,使我們心意相通,樂於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溝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以改善人際關係,還有人藉此改進工作。在世界各地,非暴力溝通被用來協調各個層面的爭論和衝突。

鄺麗君Lisa Kuang

曾獲得十餘位國際非暴力溝通培訓師的悉心指導。已通過了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國際強化訓練認證(International Intensive Training IIT))及獲得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認證之培訓師候選人。並在台灣及大陸兩地授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甚麼是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第一篇)

「聽到不中聽的話」的四種選擇 ~ 非暴力溝通職場篇

同理心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