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第一篇)
文 / 鄺麗君 20210130 在介紹非暴力溝通之前,也許大家會好奇的問,甚麼是 ” 暴力溝通 ”? 先說個故事。 【場景】 媽媽在公司加班,晚上 8:00 回到家;走進孩子房間,看到孩子坐在電腦前面,作業簿空白地放在桌面。 媽媽頭腦裡冒出來的想法是,「這孩子回家一定都是在玩遊戲,這已經發生好多次了,一定要好好地教訓他,非要他改變這個壞習慣不可。」 【對話】 媽媽: 「你又在玩遊戲了,為什麼你從來就不會主動寫作業。」 孩子: 「我現在才正要開始寫功課啊 ! 」 媽媽: 「你真令我太失望了,你這樣長大會有甚麼出息 ? 」 孩子: ( 低頭不語 ) 媽媽: 「再不寫作業,這個月我就不讓你跟朋友出去玩了 ! 」 孩子: 「好啦 ! 我知道了啦 ! 」 媽媽: 「你這是甚麼態度 ? 自己做錯事還要那麼大聲,隔壁小俊,每次數學都考 100 分,小俊顯然比你聰明多了 ? 」 孩子: 「為什麼要拿我跟他比 ? 我也有很多地方比他厲害啊 ! 」 媽媽: 「你說說看哪裡比他厲害啊 ! 學生本來就應該好好用功讀書、乖乖聽媽媽的話,你連這點都做不到,還敢說自己厲害 ? 」 孩子: ( 無言 ) 媽媽: 「你現在馬上給我把功課做好,否則我就爸爸來處罰你 ! 」 孩子: 「我知道錯了 ! 」 暴力溝通的四種類型 1. 診斷,包含判斷,貼標籤,批評,比較等評判的語言,以上面的故事來說: 「你又在玩遊戲了」 ,媽媽只看到兒子坐在電腦前面,就下了這個判斷。 「你從來就不會主動寫作業」 , ” 從來 ” 是一個評斷。 「隔壁小俊,每次數學都考 100 分,小俊顯然比你聰明多了。」 比較也是一種評斷。 2. 否認責任,對自己的行為和感情不必負責,都是對方的責任。以上面的故事來說: 「你真令我太失望了」 「你以為媽媽喜歡罵你,要是你乖乖地把作業寫好,我也不會罵你」 這類型的語言是,將責任歸究於他人,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3. 命令,通常語詞中有 " 你必須,你應該、你不應該 … ,以上面的故事來說: 「你現在馬上給我把功課做好!」 這類型是讓對方沒有選擇的權利,必須按照我的意思去做。 4. 應得,如 " 你應該(不應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