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同理心? ~基於非暴力溝通

/鄺麗君 20180526



在我們從小長大的過程,以及在成年時期,我們學會了用頭腦去聆聽。我們常常會帶著有目的性地去聆聽對方,而不是與他人在溝通時,為了達到連結的目的去聆聽。我回想之前在聆聽別人講話時,我將注意力放在未來,我要如何回答?或我能想到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或者,我會回到過去,讓我想起我曾經有的經歷。當我想到這些事情時,我的注意力就在那一刻從他人身上轉移了,將自己和他人之間產生了隔離,我就無法關注於對方正在經歷什麼
我於2012年接觸到馬歇爾Ÿ盧森堡博士所創建的非暴力溝通,我學習到非暴力溝通強調當我們聆聽時要用同理心去聆聽對方。非暴力溝通的同理心傾聽,著重在聽到對方的感受和需要。
同理心是用心詢問、猜想並真心想知道我們或他人正在經歷的事情。
一、  非同理心的回應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非同理心的溝通。非同理心的溝通方式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有時“非同理心”溝通方式對我們來說也是有效的。瞭解這些“非同理心”溝通方式有助於我們區別什麼是同理心或非同理心的回應。
我用下列的例子來說明我們習慣性使用非同理心”的回應。這些非同理心回應是無法使我們達到深層連結的目的。這並不是說這些溝通方式是錯的”,只是它們不是非暴力溝通中所談的同理心溝通方式而已。
「我老闆低我說話時而他認為他有不一的想法時,總是打我。」
認為你應該調自己況會隨時間推移而好轉。讀讀《非暴力書吧。
比較: 這沒甚麼,等著你聽聽我的故事
教育:如果你可以處理得很好,這會轉化為一個對你而言非常正向的經歷
講故事:這使我想起報紙上讀到的一則關於領導力的文章。
命令:你應該學習如何溝通
漠視:振作些,不要感覺這麼差,讓我們出去喝一杯。
安慰:這不是你的過錯。你盡了最大努力了。
詢問:這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你當時做了什麼?
分析:我認為他是妒忌你。
糾正:他不是在貶低你,而是他希望你的內容要更精簡一些。
二、  甚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的回應,以你覺得是因為你需要…”句式來說。我們可以這樣說
你感到挫折,是因為你希望被肯定是嗎?
同理的傾聽,就是當下同在(臨在),目的是和你正在傾聽的對象產生連結,想明白他們在說什麼,他們所說的話是為了滿足哪些需要。
如果當下你能夠陳述一下你對他人感受和需要,你會給對方一種被理解的感覺。陳述的方式可以是口頭說出你對他們所述的理解,也許甚至可以猜測他們的需要。另外一種方式是給予他們非言語的方式,例如,面部表情、點頭說明自己對他們所說的話的理解,也可以通過提問來確認,說明自己的關注和理解。
這個步驟通常能夠幫助你正在傾聽的人重新建立起同自己和他人的連結。也幫助他們自己理解他們此刻需要什麼,什麼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以及為什麼他們會談論到這些。
三、  如何練習使用同理心
想一想,你是否曾經使用上述任何一種非同理心習慣性的方式回應對方? 如果你可以用猜想對方的感受和需要,用同理心方式回應,你會如何說?
例如,你感覺 __________從感受清單上選擇的感受,因為你需要更多的__________(從需要清單上選擇的需要),是嗎?

【後記】
馬歇爾對 empathy 描述為,將一個人的注意力放在自己及/或他人及眾生的感受和需要上。當同理傾聽(empathizing)他人時,傾聽者放下自己的想法和評判,專注在他人的感受上,最終連接到需要的能量。
剛開始練習非暴力溝通和empathy時,人們常常把之當成機械化地猜測感受和需要的思考過程,不是去連接能量,而是通過這個過程去尋找(需要的)詞彙。這也是自然學習的第一步。這就像一個學生乘著探尋之舟,跨越文化限制,走向用真實、鮮活和力量去指引他的生命的彼岸。
大部分的empathy是靜默的……當不確定靜默的猜測是否準確時,我們才會用語言表達和猜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甚麼是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第一篇)

「聽到不中聽的話」的四種選擇 ~ 非暴力溝通職場篇

同理心對話